Cybershoes座式全向跑步機評測

Cybershoes是一台低成本的座式全向跑步機,技術上左右腳各採用一條滾輪感測,因此僅支援前後滑步,無法平移;其已足夠讓你在開放世界中順暢遊走,但在室內場景移動則有點彆腳,可能需要花一點時間練習。

Cybershoes 包裝外觀

筆者體質不太容易有VR動暈症,但在Skyrim、Fallout 4等戶外場景用搖桿走,不開移動時的防暈遮罩,還是會覺得不適,使用Cybershoes後,就算把遮罩拿掉也不會VR暈,防暈效果和體驗都非常好。

至於Alyx等室內場景,由於Cybershoes無法平行移動,場景對步伐精準度要求又比較高,我時常會因為冗餘動作,不慎讓滾輪後滑,導致不時產生些許倒退,影響操作及體驗。但這點在開放場景中,可能是因為視野和場地比較遼闊,所以影響不大;也就是說,雖是用Cybershoes走路,但是以滑步的方式進行,因此有點像是用腳在開車,曲折的小徑比較不好走。

優點

  • 可以用Cybershoes鞋底裝置滑步,取代搖桿走路、跑步及倒退
  • 經證實可減緩VR暈動症
  • 採用低延遲的無線傳輸,反應時間良好
  • 有實體滑桿可供調節80%到120%的行走速度
  • 椅子與地毯美觀,鞋底堅固耐用
  • 長時間使用,有類似飛輪的運動效果
  • 比起動輒3000美金以上的全向跑步機,此方案只需349美金(不含運費)

缺點

  • 雖然說是跑步機,實際上是利用滑步驅動雙腳各一根的滾輪旋轉,以得到行走速度
  • 不支援平移走路,這是由於坐在高腳椅上平移或轉向,滾輪會產生一致的軌跡,系統難以區分
  • 向前走路若稍有不慎,可能會驅動滾輪反向,導致些許後退;倒退走路反之亦然。可透過練習改善
  • 不是所有VR內容都支援;所支援的不同VR內容,行走速度和體驗也不一致
  • 堅硬的Cybershoes鞋底使用時,容易撞到椅子底盤與中柱發出聲響
  • 從芬蘭訂購到台灣,運費高達130美金

如上所述,Cybershoes非常適合開放世界,連續走了幾小時後,就像是在騎飛輪運動,不只是腿痠,屁股還很痛;但在室內場景中,需要練習才能走得好,我正在設法減少冗餘動作,並在不移動時固定滾輪,透過精準操作克服上述問題。

獅子評分

評分:4 分,滿分為 5。

Kat Loco VR運動系統評測

日前購買的Kat Loco(VR locomotion system)及腳踏墊終於到了,這是可以在VR中模擬步行的裝置;經過這幾天的測試,得到了一些結論。由於本身是技術背景的,對於此產品只採用三個六軸傳感器,已經可以預期體驗不會太好了;但有介於用VR手把進行走動的不直覺,除了自身使用之外,主要也想要借此探索感測器和深度學習,在VR輔助設備的應用,也許有一天會想自己立項開發,以下是我的評測心得。

Kat VR腳踏墊

產品外觀

優點:

  • 可協助使用者保持在場地的中心。
  • 踏墊夠厚,即使穿鞋也可以感受到。

缺點:

  • 由於踏墊的觸感不同於地板,走動出入時會影響沉浸感。
  • 踏墊較厚,也容易掀開,會經常絆到腳。

結論:

  • 放上踏墊反而危險,容易因絆到腳而跌倒,適得其反。

獅子評分

評分:2 分,滿分為 5。

Kat Loco

產品外觀
使用者介面

優點:

  • 可用原地踏步的方式前行。
  • 精美的包裝。
  • 美觀的使用者介面。

缺點:

  • 原地踏步動作必須維持一定的速度才能行走,非常耗費力氣;也很難藉由踏步的速度,控制行走的速度。
  • 動作的實際延遲時間肯定比官方宣稱的20ms還要長,反應不夠即時。
  • 透過擺出向前、向後、向左、向右,各四種姿勢的巡航模式,根本無法正常使用。
  • 可以從監測數據中發現,雙腳配戴的位置角度,對六軸傳感器的影響非常巨大,讓準確度大打折扣。
  • 線上說明文件不足,即使想要調校也難以進行。

結論:

  • 由於巡航模式無法正常使用,就只能原地踏步筆直往前走,非常愚蠢。
  • 另外一套運動系統Cybershoes,坐著使用滾輪鞋移動,可能會比這個更好用。
  • 雖沒用過全向跑步機,但觀察過影片,目前市面上跑步機的體驗,可能都不會太理想。
  • 以上,讓我確信使用Inside-out定位在足夠大的空間(可大至操場),使用真實的雙腳到處跑蹲跳,可以得到最好的體驗。

獅子評分

評分:1 分,滿分為 5。

Oculus Quest有線與無線串流比較

由於近期Vault發表了Half-Life的VR大作,促使我訂購了Oculus Link連接線,搭配Oculus Quest重啟PC VR之旅。在嘗試使用Link技術後,對其體驗基本滿意,但仍希望擁有更好的效果,因此對備受好評的Virtual Desktop感到好奇;除了用自身的小米路由器測試外,也購買了支援MU-MIMO的最新路由器,避免多裝置連線時影響串流速度。以下是我的測試心得分享。

Oculus Link 頭戴式裝置連接線

Oculus Link 連接線
  • 數據
    • 連接線NT$2400
    • USB 3.0轉Type C轉接頭(VL160晶片)NT$300
    • 軟體官方免費提供
    • 線長5公尺
    • 附帶Quest頭戴顯示器用的線纜固定器,防止線纜脫落
  • 優點
    • 可以用Quest玩PC VR
    • 無論是顯示器或控制器延遲,都比無線更少
    • 沒有無線偶爾出現的卡頓問題
    • 可以一邊玩一邊充電
  • 缺點
    • 壓縮率高導致色彩黯淡,而且目前不能調整壓縮率
    • 轉向時會常常卡到線,影響VR沉浸感;可用吊線支架改善體驗,但仍不如無線方便

獅子評分

評分:3 分,滿分為 5。

舊款 Wi-Fi 5 無線路由器(支援802.11ac)+ Virtual Desktop

2014年 小米路由器 mini
  • 數據
    • 路由器NT$600
    • 軟體NT$600
    • 平均延遲(Latency) 25ms,不含控制器延遲
    • 最高傳輸速率(Video Bitrate)約49Mbps
    • 電池續航力約2.5小時
  • 優點
    • 可以用Quest玩PC VR
    • 少了線的束縛,讓VR沉浸感更好
    • 影音串流壓縮技術佳,色彩較Oculus Link好
  • 缺點
    • 延遲較有線多一倍左右,但仍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
    • 無線會受到環境干擾,偶爾會卡頓,穩定度不如Oculus Link
    • 小米路由器無法發揮802.11ac的性能,導致傳輸速率只有49Mbps
    • 目前只要是無線VR頭戴顯示器,都會有續航力低的問題
    • 多裝置連線時會影響串流速度

獅子評分

評分:4 分,滿分為 5。

Wi-Fi 6 無線路由器(支援802.11ax、MU-MIMO)+ Virtual Desktop

2019年 TP-link AX10
  • 數據
    • 路由器NT$2300
    • 軟體NT$600
    • 平均延遲(Latency) 25ms,不含控制器延遲,實測數字比前者更穩定
    • 最高傳輸速率(Video Bitrate)約92Mbps
    • 電池續航力少於2.5小時
  • 優點
    • 可以用Quest玩PC VR
    • 少了線的束縛,讓VR沉浸感更好
    • 影音串流壓縮技術佳,色彩較Oculus Link好
    • MU-MIMO技術可降低多裝置連線時,對串流的影響
  • 缺點
    • 延遲較有線多一倍左右,但仍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
    • 無線會受到環境干擾,偶爾會卡頓,穩定度不如Oculus Link
    • Oculus Quest只支援到802.11ac,我考慮到後續升級與其他用途,才直接上802.11ax
    • 目前只要是無線VR頭戴顯示器,都會有續航力低的問題
    • 比較高的Video Bitrate,會讓續航力差的Quest頭戴顯示器更加耗電;意外的是92Mbps與49Mbps相比,在一般遊戲中畫質差異並不大,但玩動作遊戲就能感受到串流率不足帶來的模糊感。
Virtual Desktop的使用者介面

結論

  • 使用線纜的Oculus Link技術,擁有絕對穩定的串流與低延遲,在顯示與控制上,適合要求反應速度及低延遲的動作遊戲等;但得到此優勢的同時,線纜卻會造成移動不便。缺點是畫面壓縮率高導致灰濛,在不比較的情況下沒有傷害。
  • 無線的Virtual Desktop串流技術適合看FPS僅有24幀的電影,或不要求反應速度及低延遲的遊戲;但在動作遊戲中,卻又因無線所帶來的順暢移動,為其劣勢加分。偶爾會出現的卡頓,並不影響遊玩體驗,所以適用於大部分遊戲,推薦玩家採用此方案。
  • 日前Oculus要求Virtual Desktop移除遊戲串流功能,使用者必須自行透過SideQuest解禁;相信是因為Virtual Desktop串流技術過於強勢,會使得擁有高端PC的玩家,將大部分消費轉移至Steam、Viveport等平台,的確對Oculus Store的發展不利;特別是為Quest一體機開發的遊戲,以及平台上的影音內容。

獅子評分

評分:4.5 分,滿分為 5。

Oculus Quest使用心得與對比

我在對VR產生興趣後,依序體驗過下列裝置:

  • Acer AH101 + GTX970 (自行購入)
  • HTC Vive (展場試玩)
  • PS VR (展場試玩)
  • Samsung Odyssey + GTX1080Ti (自行購入)
  • Oculus Go (自行購入)

根據上述經驗,以及對技術的好奇心,入手Oculus Quest三日後,得到了一些使用心得,在此跟大家分享。日後有買新遊戲,也會新增一些感想。

硬體:

  • 定位已足夠精準,又可以追蹤環境,可見四鏡頭inside-out tracking會變主流;但使用Tilt Brush等應用,手把太靠近頭部時,會無法定位,故outside-in在特定場景無法取代。
  • 每眼1440*1600 AMOLED 72Hz,解析度比HTC Vive及PS VR好很多,顯示器與Go差異不大,受益於處理晶片提升,遊戲畫質比Go更好,而且紗窗效應比同樣是AMOLED的三星Odyssey輕微。
  • 採用Fresnel lens黑底白字時,眩光比較嚴重。
  • 由於Oculus未公布FOV,個人目測跟其他設備差不多,約為110度;但有來自Reddit網友CodeF53的分享,顯示其約90度,如下圖。
    Comparison of the Horizontal FOV of different headsets
  • IPD可調範圍為58-72mm
  • Headset和手把,外觀都很精緻,重量很輕。
  • 手把握感舒適,但震動很弱,回饋感差。
  • Quest控制器比WMR省電很多;都是依賴光源追蹤,但前者採用紅外線LED,後者採用一般白光LED。
  • 揚聲器音質比Go好,音量更大;但是另外接中高階耳機,可以給你更好的臨場感。
  • 不知道為什麼左右各有一個耳機孔,有點多餘。
  • 越界時可直接看到黑白的外界影像,除了防止碰撞外,移動也不用取下headset。
  • 不用高端PC顯卡和接一堆線,真的很方便。
  • 附帶的超長usb type-c很實用,但有磁吸會更好。
  • 有機會跟game console競爭,畫質接近switch。
  • Go訂製的近視鏡片,因模具不符,無法用在Quest。
  • 2019年底預覽的手勢追蹤(Hand Tracking),玩遊戲不用手持控制器,其使用深度學習技術進行手勢追蹤與辨識。本人透過刷韌體提前體驗了,發現其已達到可用的程度;缺陷是四鏡頭inside-out tracking時,手掌擋到手指時就無法使用了,且目前幾乎找不到遊戲支援,待官方正式發表。

軟體:

  • 由於控制器不同,Go和Rift買的內容不能在Quest用;此做法方便官方管理,但對使用者來說不太合理。
  • 遊玩不超過2小時的應用或遊戲,可在14天內退款,每月限退5單。
  • 新手教學First StepsFirst Contact超美,體驗超棒,女生會很喜歡。4顆星
  • Rec Room體驗與PC相同,是個免費下載的小遊戲社交平台,但提供遊戲內付費內容,目前最強的社交遊戲,新手入門首選。5顆星
  • 名作Beat Saber體驗與PC相同,是款音樂節奏遊戲,特點是使用光劍跟隨節奏劈砍磚塊。4.5顆星
  • 名作Superhot體驗與PC相同,是款慢動作的射擊遊戲,有許多精心設計的關卡,值得一玩。5顆星
  • Sports Scramble擁有網球、保齡球與棒球三種遊戲,是我目前玩過最好玩的VR sport。5顆星
  • Drop Dead是款使用手槍打僵屍的遊戲,最早是在Go接觸的,當時控制器僅有三軸感測,體驗已經相當不錯,Quest版本因受益於顯示晶片、頭部與手部追蹤技術的提升,使其畫質及體驗有大幅提升。4顆星
  • Vader Immortal畫質比想像中好,體驗很棒,但玩法與內容有限,只推薦給電影粉絲 。4顆星
  • 名作Robo Recall受限於硬體性能,畫質不如PC,但玩法依舊,有大作的風範,是槍戰遊戲的一時之選。4.5顆星
  • Dance Central是一款跳舞遊戲,我最初是在Xbox Kinect接觸到,改成VR版以後,畫質差,玩法差,體驗差;像是廉價外包的遊戲,千萬別買。2顆星
  • National Geographic Explore VR是一款探險遊戲,有南極和祕魯馬丘比丘兩個場景,畫面夢幻,體驗好。4顆星。
  • Journey of the Gods是一款動作RPG遊戲,畫面夢幻,有點像是VR版的薩爾達傳說。4顆星
  • Gadgeteer是款排骨牌的益智遊戲,適合喜歡慢步調的玩家;可惜玩法稍嫌單調。3.5顆星
  • Drunkn Bar Fight是一款酒吧大亂鬥遊戲,可以撿各種武器打人,蠻紓壓的,但玩法過於簡單,而且只有三個關卡,內容過於匱乏。3.5顆星
  • Pistol Whip是一款節奏槍戰遊戲,風格宛如Superhot,但非慢動作的玩法,使其節奏更加緊湊,是我目前玩過最好玩的VR槍戰。 5顆星

包裝:

  • 包裝盒厚實堅固且精美,可重複用於日常收納。
  • 另外加購的Travel case很輕巧,獨特設計專為收納及攜帶Quest。

產業:

  • Facebook Oculus這次從成本、整合及生態上,把VR進入門檻大幅拉低;本來VR PC及headset一組至少要1000美金,現在standalone只需要400美金,而且不用經過繁瑣的設置,有助於吸引更多人入手。
  • Windows MR standalone入手成本也很低,但硬體、整合和內容上還不如Oculus。
  • HTC硬體走高端,但成本、整合和生態全輸,快看不到Oculus的車尾燈了。
實際遊玩照片(可不接任何纜線)

獅子評分

評分:4 分,滿分為 5。